饮食,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关键要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被要求食物多样和营养均衡,水果、蔬菜、坚果、豆类、鱼类等频繁被提及,那么这些饮食能为健康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项饮食相关研究表明:水果、蔬菜、坚果、豆类、鱼类和乳制品(全脂型为主)这6种食物是降低全因死亡和心梗、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
01全球24万人随访9年数据发现
多吃这6种食物,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0%
通过对全球24万名参与者的调查,基于水果、蔬菜、坚果、豆类、鱼类和乳制品这6种食物的摄入量制定健康饮食评分,流行病学和营养学家们发现:相比饮食最不健康的人群,如果至少5种食物的摄入量达标(5-6分人群),就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0%、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18%有关。
注:研究者们基于PURE研究参与者的饮食数据,“PURE”(城镇与乡村流行病学前瞻研究)健康饮食评分。
按照每条达标算1分的规定,全部完成达到5/6人数少之又少,PURE研究参与者的平均得分只有2.95分。
各国家/地区参与者的PURE健康饮食评分情况
6种健康食物的摄入量,需达到以下标准:
水果和蔬菜:563克/天
豆类:48克/天
坚果:28克/天
鱼类:26克/天
乳制品:185克/天
就蔬菜水果这一项很多人就难以达标,一日三餐外卖不注重饮食健康者或许连1分都没有!
对比饮食最不健康人群(PURE健康饮食评分≤1分),达到PURE健康饮食评分5/6分,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0%、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18%、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8%有关。
各类食物的健康摄入量总结
0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平衡膳食八准则,需了解!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科学原则与人体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及人群生活实践,提出的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意见。
我国于由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先后于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遴选八条基本准则,作为2岁以上健康人群合理膳食的必须遵循原则,并与2022年4月26日正式发布。
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减少久坐时间。
准则三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准则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准则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添加糖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若饮酒,成年人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节食、不暴饮暴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成年男性建议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准则七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学习烹饪。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食物制备生熟分开。
养成分餐公筷、珍惜食物,按需备餐的良好习惯。
如果说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那么免疫细胞存储就是未来健康的“科技”保障。随着细胞和再生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应用有了重大突破,现在存储细胞,您将来会获得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