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田娟)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名誉主任汪道文教授就加强心血管健康管理提出制定“心血管健康促进法”的建议。他希望通过立法手段,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推动医防协同,并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考核体系,以全面提升国民心血管健康水平。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潜在人群高达3.5亿人。而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比超过45%。这一严峻的现实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疾病负担逐年加重。
但心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是可防可控的。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已知,通过调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指标,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和增加运动量等,都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汪道文说,关口前移、预防先行,通过调动人们对于疾病预防的主动意识,做到“主动健康”,完全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资源,减轻疾病的负担。
在我国农村开展的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干预也证实了这一点。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达到48%。2018年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了中国农村高血压防治项目,通过建立高血压慢病大数据管理跟踪平台,指导村医对高血压患者点对点干预,3年跟踪管理发现,以村医为主导的多层面综合干预可大幅提升基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保证人口健康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需以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人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汪道文说,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和广大居民共同努力。我们应以法律和政策作为主要治理工具,深入做好心血管疾病诊治健康标准化工作,将绩效评价纳入政府基层组织行政管理考核中,从而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真正实现全民健康。